過去一年,我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統籌做好各項工作,全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。
一是經濟發展穩中有進。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.0%,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上升至第40位,108個省市區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180億元,市場主體數量同比增長13.0%,新增“四上”企業96家,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9.2%,招商引資總額再破400億元,引進企業76家,高新技術企業存量增至234家。
二是城市功能持續完善。廣湛高鐵、珠肇高鐵動工,一環西拓南環段高明大橋至富龍大橋公路工程通車,高明大道、荷富大道、合和大道完成改造提升,打通城市“斷頭路”12條。高明水廠完成擴建,城市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建成,燃氣管網覆蓋一街三鎮建成區,改造提升老舊小區20個,整治內街巷11萬平方米。
三是鄉村振興扎實推進。建成4條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,83%的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,新建“四好農村路”52公里,“井皂線”獲評廣東省“十大最美農村路”,“萬畝稻田”創建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,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增長15%,種植水稻面積10.32萬畝、生豬存欄19萬頭,廣明2號”白羽肉雞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,萬綠源公司獲批“農業農村部佛山黿人工繁育基地”。
四是生態建設不斷加強。大氣“四源”共治常態化實施,空氣質量保持五區第一,投資8.3億元完成城鎮排水設施建設,新建管網32.6公里,楊和二污投入運營,依托對川污水處理廠建成“污水零直排”試點園區,滄江河國考斷面達到Ⅲ類水質,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交辦案件100%辦結,西江產業新城山水走廊萬畝公園開園運營,生態林擴面7882畝,建設生態碧道19.5公里。壓減速生桉3萬畝。
五是民生事業全面進步。全年民生事業支出44.58億元,一中實驗學校建成開學,全區新增學位4050個,設置家庭醫生巡診點14個,提供上門診療服務7500人次,新增就業人數7358人,培訓技能人才5851人,建成4個“南粵家政”基層服務示范站,區級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、殘疾人之家投入運營,辦結群眾關注問題3.7萬件,小洞村成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,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排名全市第一。
六是行政效能穩步提升。堅持黨的領導,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,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,守住無本土確診病例防控成果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,開辦企業實現“一網通辦”,建立“反彈琵琶”報備制度,在全市率先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區域評估制度、施工許可階段事項告知承諾制、CPI承諾制[ CPI承諾制:對新報建的工業、倉儲項目及政府投資類項目,取消第三方CPI指標審查環節,由企業及設計單位書面承諾有關技術指標準確并符合相關規范要求。],實現“交房即交證”,向鎮街下放審批、執法事項2437項,制定基層減負增效20條,推進“一月三問”抓落實工作機制,系統治理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。
同時,統計、檔案、方志、醫療保障、民族宗教、外事僑務、港澳臺、雙擁、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