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工作安排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,也是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,我區面臨著一系列新機遇、新挑戰,必須鼓足干勁拼勁,奮力開啟高明新時代追趕超越新征程!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: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.0%左右,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正增長,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.0%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.0%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,城鎮新增就業人數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上級下達目標任務。為實現上述目標,重點抓好以下工作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。ㄒ唬┚哿Υ蛟煳鞑拷洕轮行?,培育全域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是重塑產業發展新空間。規劃建設160平方公里連片大型工業園,支持各鎮街打造連片特色產業園。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。支持高明產業創新研究院做大做優,建設滄江工業園科創企業孵化中心和鑫創智谷創新創業街區。促進優勢產業集群集聚。推動滄江工業園核心區、一環西拓產業帶、盈富產業園圍繞主導產業做強做優產業鏈條,支持荷城建設面積超3000畝的先進制造產業園,楊和建設產值超百億的國際裝備產業園。培育發展戰新產業和臨空產業。推動更合臨空經濟區收儲產業用地6000畝,啟動智能智造產業園、現代物流服務園建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是構建招商引資新體系。深入推進招商引資體制機制改革,全年招商引資不低于600億元。構建“大招商”格局。落實主要領導抓招商和區級統籌、鎮街落地等工作機制,加強招商隊伍建設,配強廣深、京滬、江浙等駐外招商團隊。建立靶向招商機制。編制產業發展路線圖、產業鏈族譜,針對“3+2”支柱產業和戰新產業缺失環節重點招商,促進產業成鏈集群發展。加強招商項目風險監管。建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事前評估機制,完善招商項目跟進服務機制,建立招商項目退出機制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是建立用地管理新機制。深入推進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強化西部經濟新中心用地支撐。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??茖W劃定“三區三線[ 三區三線:“三區”指城鎮空間、農業空間、生態空間;“三線”指生態保護紅線、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、城鎮開發邊界。]”,力爭城鎮開發邊界穩定在208平方公里以上,新增和盤活各類建設用地6000畝以上。創新土地管理模式。年內收儲土地1萬畝以上,規劃拓展12個萬畝千畝工業集聚區,全面推行工業用地“標準地出讓”和“帶方案出讓”。深挖存量用地空間。推進批而未供、供而未用、拆舊復墾和閑置土地處置,完成荷城泰興、楊和獨崗等片區村改攻堅3021畝,推動1550畝低效產業用地再開發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。ǘ┚哿嫿ìF代產業體系,夯實全域高質量發展產業根基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是夯實經濟穩增長基礎。聚焦“六穩”“六?!苯y籌施策,推動經濟實現量質齊升。著力擴大有效投資。推動105個省市區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5億元以上,招商引資簽約項目動工率、投產率達到85%、50%,完成工業投資110億元以上。促進消費增量提質。推動鈞明城、勤天匯等綜合商業體開業運營,推進常安食街夜間經濟集聚區建設,打造環西江夜間經濟圈,支持美的鷺湖打造高質量美食消費街,推動冼村商業街建成運營。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?!耙黄笠徊摺敝С种攸c外貿企業轉型升級、提高產品附加值,培育壯大跨境電商、市場采購等外貿新業態,推動漢清達、宜家供應鏈盡快投產運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是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。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培育壯大戰新產業,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、智能化。優化制造業結構。積極承接京滬、廣深高端產業外溢,實施新一輪市場主體培育行動,市場主體增長13%以上,完成個轉企150家以上,新增“四上”企業132家以上,推動4家以上企業開展股改。推進骨干企業培育“六大工程”[ 骨干企業培育“六大工程”:指強核工程、立柱工程、強鏈工程、優化布局工程、品質工程、培土工程。],培育市級以上細分行業龍頭企業3家。促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。推動30個項目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,創建數字工廠4家、數字車間8家,打造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示范項目5個。支持制造業優化生產工藝流程。實施技術鏈、價值鏈、金融鏈培育三大行動,支持法恩莎、毅豐電器設立工業設計中心。推動企業產品質量升級。新增5家省級以上知識產權示范企業。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。支持企業設立區級以上研發機構9家以上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57%以上,高新技術企業存量260家以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是壯大發展現代服務業。完善服務業發展政策體系,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“比翼齊飛”。培育壯大生產性服務業。依托星亦跨境電商貿易港培育發展智慧物流、共享物流和現代供應鏈,推動鴻創電商產業園投入運營,支持“眾塑聯”平臺做大做強。提質發展生活性服務業。推進陌上花開和盈香生態園酒店項目建設,加快形成“雙核雙帶三區[ 雙核雙帶三區:指雙核驅動,即沿西江城市休閑核、皂幕山生態康養核;雙帶協同,即環凌云山花卉休閑產業帶、環皂幕山-云勇度假產業帶;三區共建,即東部山水田園休閑區、中部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、西部空港文旅休閑區。]”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,保護活化利用歷史文化、紅色文化資源,抓細抓實“四變工程[ 四變工程:古村落變身文化旅游景區、非遺項目變身文化旅游演藝節目、地方特產變身文創商品、傳統歷史建筑變身文化主題場館。]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是大力發展都市型農業。推進農業生產規?;?、標準化、產業化,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。擴大設施農業面積。推進萬畝千畝工程建設,推動6900畝撂荒地復耕復種,建設高標準農田4500畝,實現農用地流轉12萬畝以上。發展高效養殖業。推動苗逕畜禽養殖示范區、平塘生豬產業園投產運營,改造標準化養殖魚塘5000畝,支持白羽肉雞育種攻關成果落地。促進農業品牌化經營。打響“高明紅”茶葉品牌,推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合水粉葛產業鏈深化發展,爭取三洲黑鵝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,新增“三品一標”產品2個以上,培育發展“預制菜[ 預制菜:是指以農、畜、禽、水產品為原料,配以各種輔料,在預加工過程中,進行食材搭配、營養管理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。]”“微農業[ 微農業:是相對于規模的傳統農業的微型精品農業,是一種個性化的精品農業,是區別于傳統農業的現代體驗農業,是具有品牌化效應的高端農業形式。]”產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。ㄈ┚哿ㄔO現代化高品質城市,重塑全域高質量發展嶄新形象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是優化城市空間格局。按照“兩城一帶”空間布局推進重點區塊建設,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。促進荷楊新一體化發展。加快西江產業新城二、三期建設,完善“八縱八橫[ 八縱八橫:“八縱”包括沿江路、蘇河路、荷富大道、鰲云路、泰華路、三富路、海天大道、楊西大道;“八橫”包括怡樂路、平山大道、明湖南路、麗景東路、三杰路、匯智路、三和路、三景路。]”路網體系,推動明湖二期建成開放,統籌楊和鎮中心、高鐵站場等資源。推動明城鎮擴容提質。明城鎮以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為引領,推進城鎮一河兩岸規劃建設,完善東洲鹿鳴小鎮公共基礎設施,改造提升明城舊街。支持更合鎮打造人城產融合新中心。更合鎮啟動臨空產業新城謀劃建設,實施合水、白石、更樓片區舊城改造,完善小洞片區商業配套,加快構建“一圈兩帶三園[ 一圈兩帶三園:“一圈”是指以白石片區為建設起點,將白石、更樓、小洞、合水四個片區串聯建設,形成更合鎮中心經濟商圈;“兩帶”是指臨空經濟產業帶和滄江源鄉村振興示范帶;“三園”是指依托臨空經濟產業帶規劃新建臨空經濟智能智造產業園、臨空經濟現代物流產業園和灣區新材料產業園。]”格局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是增強城市承載力。補齊補強城市功能短板,提升城市宜居品質。構建內暢外聯交通體系。以打造“60·30·15·10”交通圈為目標,配合推進珠三角樞紐(廣州新)機場和“六大軌道[ 六大軌道:廣湛高鐵、深南高鐵、珠肇高鐵、肇順南城際、佛山軌道2號線二期、佛山軌道9號線。]”“六大高速[ 六大高速:佛肇高速、肇明高速、清遠至高明高速、南沙至高明高速、江肇第二高速(江門至機場段、機場至肇慶段)。]”建設,啟動機場大道建設,建成智能交通系統二期工程,打通廣安路北段、水晴灣北側等7條城市斷頭路,完成8個交通堵點治理,新增城鄉停車位7700個。完善城市功能配套。推進高明水廠擴建配套輸水管網、楊梅水廠原水管網建設,完成滄江水利樞紐重建主體工程,建成崇步二泵站、下泰和電排站,新建城鎮燃氣管網30公里,改造老舊小區燃氣工程2700戶。推動城市管理智慧升級。建立城市建設重大項目決策評估機制,實施城市管理“五大工程”[ 城市管理“五大工程”:指打造“無廢城市”、打造“公園城市”、打造“有序城市”、打造“智慧城管”、打造“滿意城管”。],建成智慧環衛、智能路燈等城市管理系統。加快城市更新步伐。啟動三洲舊區西江人家特色商業綜合體建設,完成大成路片區企業搬遷,推進河江、官當片區整治提升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是提升城市品位內涵。塑造城市景觀特色和文化個性,豐富城市人文內涵。優化城市景觀風貌。完成西江產業新城規劃設計,推動孔堂生態森林公園和福臨嶺、黃翁山公園規劃建設,建成南蓬山森林公園二期,新增生態公益林4000畝,支持云勇林場擴面6000畝,壓減速生桉種植面積2萬畝。涵養城市文明素養。開展“8+N[ 8+N:“8”是指理論政策宣講、文化文藝、助學支教、醫療健康、科學普及、法律服務、衛生環保、扶貧幫困等服務內容;“N”是指其他各類志愿服務。]”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,用好道德模范、高明好人等榜樣力量,深化“五大文明創建”。傳承城市歷史文脈。改造提升靈龜文化公園,深入謀劃古椰貝丘考古遺址公園項目,建好中組部組織振興試點村明陽村。塑造城市品牌形象。塑造“山水間、最高明”外宣品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是推進鄉村建設行動。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,促進城鄉協同均衡發展。加強鄉村規劃管控。建立以“一戶一宅”為基礎的農房管控機制,完成4個古村落活化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。支持荷城整合盈香生態園、凌云花谷等農旅資源,楊和推進皂幕山、大布村等景區建設,完善坑美梯田觀光露營區配套設施,明城以明陽村為核心,串聯光明村、墳典村、陌上花開等重要節點,更合加快推進“漁光互補”光伏發電項目、小洞紅色步行博物館、粉葛公社等建設,打造滄江源鄉村振興示范帶。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。確保90%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,改造提升15條以上自然村窄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。ㄋ模┚哿ν七M生態文明建設,構筑全域高質量發展綠色屏障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是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。倡導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推進“無廢城市”建設。確保鋁灰渣等危廢100%安全利用處置、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90%以上,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鎮街建成區。強化推廣綠色生活方式。新建、提升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專用道55公里,投放共享電動車3000輛。探索生態價值轉換實現路徑。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區建設,力爭申報創建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獲省推薦名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,持續厚植生態優勢。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。謀劃實施治水“八大行動[ 八大行動: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、工業和船舶廢水減排行動、農業污染源頭防治行動、黑臭水體全面消除行動、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行動、清淤治違暢通河渠行動、以水定地城市更新行動、科技創新智慧治水行動。]”。新建污水管網25公里以上,建成更合小洞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,推進西安河清疏整治。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攻堅。持續加強大氣污染“四源共治”,大氣優良天數比例超全市平均水平,PM2.5年均濃度達到25微克/立方米以下,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全市第一。加強土壤污染防治。落實土壤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制度,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,促進畜禽養殖綠色生態轉型,強化農田重金屬污染治理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。ㄎ澹┚哿θ嫔罨母镩_放,激發全域高質量發展蓬勃活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。加快構建高明全周期企業服務關愛體系,讓高明成為企業家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。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。開設企業服務“一窗全辦”辦事窗口,實現全部事項“一窗辦、預約辦、網上辦”,實施“最多評一次”改革,擴大“拿地即動工”適用范圍。促進涉企服務精準化。落實“首席企業服務官”精準服務,聘任營商環境觀察員,重拳整治“科長中梗阻”現象。促進執法監管規范化。推行包容柔性執法,建立中介服務全行業誠信監管制度,推廣應用“人工智能+雙隨機”監管模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。用好改革關鍵一招,完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。推進財政體制改革。推行“大專項”資金管理模式,實現跨部門資金統籌使用,建立區級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核委員會,壓減工程項目建筑平均造價。推進國資國企改革。建好“5+2”平臺[ “5+2”平臺:5家集團公司,分別是高建集團、交通集團、環保集團、空港集團、西江新城發展集團;2家直管企業,分別是展達公司、財信公司。],落實國資管理“三個歸位[ 三個歸位:將依法由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歸位于企業;將延伸到子企業的管理事項原則上歸位于國家出資企業;將配合承擔的公共管理職能歸位于相關政府部門和單位。]”。實現區屬國有資產總額超250億元、利稅超1.7億元。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。出臺人才專項政策,新增企業工程師400人以上、高技能人才500人以上、高層次醫療人才30人以上,新招聘教師140人以上,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20人以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是提升開放發展水平。創新開放合作體制機制,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。持續擴大開放合作。主動對接服務深圳先行示范區以及橫琴、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,加快建立承接產業轉移。加強區域合作聯動。以順德結對高明緊密合作為契機,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?。┚哿Ω纳坪捅U厦裆?,促進全域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享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。建立全覆蓋、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,扎實推進共同富裕。大力促進創業就業。新增就業人數6000人以上,統籌抓好重點群體就業,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,建立大學生見習基地、技師工作室等創業就業平臺20個以上。強化民生兜底保障。啟動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,推動醫養結合大樓投入運營,新增養老床位610個,在明城華立醫院、楊梅醫院開設老年人康養??品?,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486套。促進農民多元化增收。完成農村股份制改革,培訓農業從業人員2000人次以上,促進農民就業致富,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%以上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是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。優化公共服務供給,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。推動教育提質發展。引入華英學校共建西江新城九年一貫制學校,新開辦幼兒園3家,支持高明一中與佛山一中結對打造教育教學共同體,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,推動區高級技校創建技師學院。推進健康高明建設。推動區人民醫院實施高水平醫院建設“登峰計劃”,支持區中醫院擴容升級,做強骨傷、康復等???,爭創廣東省健康促進區,省衛生村覆蓋率達95%以上。繁榮發展文體事業。支持拾野川“文潤書院”打造省級粵書吧,盈香生態園建設省級文旅融合中心,推動全城燈謎會、“鄉村百花園”等活動進村居、進景區,完善社區文體設施,打造社區體育公園25個、“功夫角”10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。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,筑牢安全發展基石。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。健全常態化防控體系,強化實戰化應急準備,有序推進疫苗接種,確保適齡無禁忌人群“應接盡接”。持續打造珠三角最安全區域。開展百企百崗零事故創建活動,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,建設“一張圖”指揮調度平臺,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,強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,加強國防動員工作和后備力量建設。加強社會治理體系建設。完善“群眾訴求+網格化”模式,建成“楓橋式”平安社區(村居)10個,“一村一策”加強農村涉亂治理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 -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文字幕无码a片久久东京热